近日,同济大学湿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置示范基地落成启用,标志着学校在食堂湿垃圾资源化处理方面实现了更高水平,基地也将成为开展学生劳动育人实践的重要场所之一。
后勤管理与保障处处长高国武实地察看了基地运行情况,深入了解湿垃圾处置流程、设备运作和人员管理等情况,并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介绍,他指出,后勤管理与保障处要继续在“三服务、三育人”上做表率、做贡献、做标杆,大力支持学科建设,加大服务保障力度,为师生科研项目落地转化提供有效支撑和有利条件,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贡献坚实可靠的后勤力量。
后勤管理与保障处依托环境工程等学科资源,支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董滨教授团队的“挑战杯”全国特等奖项目《基于超高温好氧发酵的社区湿垃圾原位资源化技术装备》落地,并建成一期设计处理规模为500kg/d的同济大学湿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置示范基地,将学校食堂湿垃圾原位高效腐熟稳定,出料作为营养土供校园绿化使用,完成“湿垃圾-营养土-绿化种植”的校园绿色循环。
下一步,后勤管理与保障处将逐步在各校区推广该基地建设,实现校内湿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,并发挥基地知识性、科普性、实践性功能,拓展生态文明特色的校园实践育人场地,开展系列生态文明教育和劳动实践活动,培养学生低碳环保理念和实践动手能力,发挥绿色减排和劳动育人的双重作用。
撰稿人:曹雪锋